。
看着渐渐消失的车尾灯,田主任目露狐疑:早上的时候,虽然姚汉松和陈芬也很热情,但更多的出于公式化的应酬。
然而热情的表面之下,却带着几分生疏和排外,以及抵触:我们辛苦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点成果,结果上面领导一张嘴,就要分享给别人?
搁谁都会有点意见。
但仅仅一天,态度急转直下:资料随便查,实验室随便用,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打电话。
就跟上赶着白送的一样?
问题是:你白送也送给王齐志呀,却送给他的学生?
他能不能看得懂还是个问题。
越想越想不通,主任一头雾水:“老姚,小陈,什么情况?”
姚汉松用力呼了一口气:“人才!”
陈芬重重一点头:“天才!”
而后,两人一言一语,将经过讲了个大概。
主任的眼睛一点一点的睁大。
仅靠论文、期刊,以及几件民间仿品,就将省博研究了八九年的技术破解了个七七八八,甚至于能更进一步?
更甚至于,对于唐代“炸珠”、“金焊”等工艺,同样已研究到了相当深的地步?
而这两项,省博也才起了个头…
“不大可能吧?”主任很是怀疑,“会不会是何锦堂的徒弟?比如,来偷师的?”
“肯定不是,何锦堂也就金焊研究的深一点,其余的,还没王齐志懂得多!”
姚汉松很坚决的摇着头,“再者,也没必要!”
一听“也没必要”,主任才反应过来:这小孩是王齐志的学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