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翻开:
材质与工艺分析:早期铜器冶金技术演变·既半坡遗址出土铜器合金成份研究。
保护修复技术:黄土高原出土铜器腐蚀机理与干预措施·既脱盐、缓释保护技术。
前者属于工艺复原,后者属于修复保护,很全面,也很有指向性。
只看这两份研究计划就知道,项目组立项前下过大功夫:既避免了与同校、同省、乃至其它研究机构重复申报的可能性,又具备了一定的前瞻性。
特别是后一项,虽然是垂直细分项目,但现阶段尚处于空白,前景相当广阔。说简单点:但凡能研究出一点成果,就是好几项专利。
论文更是刷到飞起。
顿然间,几人的心里安定了不少:虽然台上那位咋看咋不靠谱,但导师还是很靠谱的。
但越过标题,翻看具体内容时,就像是约好的一样,五个人的脖子齐齐的往前一伸:
PI(项目总负责人):王齐志。
CoPI(项目共同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林思成。
像是不敢相信一样,又看了一遍:没错,不但是子课题负责人,还是项目共同负责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主要研究方向之外,明确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摸块、实验阶段及进展预估,都是由他设计。
除此外,以后日常实验分工、数据分析、实验进度督促与检查,以及协调跨学科引导与协作,统统由他负责。
等于导师该干的活,他至少要干一半。导师只要不吱声,实验室和项目组就是他说了算。
问题是,先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份报告是不是真的是他计划的。按规定,子课题必须博士以上,项目共同负责人必须副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