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往电窑里一摆。
酱的白的四十多块瓷片,十五分钟搞定。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再是研究生,在大学时期可并不分什么铜或瓷,所有分类的实践课都得上。
台下那几位至少知道各种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更知道瓷器固胎该怎么固。
但就林思成这个速度,导师来了都绝对没他快。关键是太随意,像是在给烤串刷酱。
问题是光图快,你刷匀了没有?
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他们知道:林思成是真的会,至少比他们大学时期熟练的多的多。
但不算奇怪:林教授那么有名,该知道的都知道。林思成从小耳濡目染,肯定要比普通人强很多。
几个人自以为然,林思成取出烘好的瓷片自然阴干,又开始调漆。
原材料不多,就五种:黑漆、蛋清、糯米粉,并大漆和砖粉。
但几人的脸色渐渐了古怪起来:除了几种漆,长案上就只有一柄刮刀,一支刷子,再没有任何的工具。
没有钻,没有锤,更没有锔钉,乃至于石膏,化学胶水。
这是要干嘛:漆缮?
所谓文保修复也分阶段,本科只教研究修复,说直白点:用胶水粘住就行,缺损的地方一律用石膏。
既不补色,也不补釉,用林思成的话说:有手就会。
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教授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既尽量复原器物原貌,恢复观赏性、艺术价值,乃至经济价值。
前者很难,后者更难。
而相对较难的展览修复,根据器型完整度并难易程度,又分锔钉、锔金、金缮、大漆。
上次林思成修复的那樽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