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西夏国主不服王化,横生动乱之心。
不足半年,遭到阵斩!
赵策英实在难以镇定,“嘶”了一声。
这样的政绩,史书上也得大书一笔吧?
攘外安内,威加四海?
君权至上的时代,臣子立下的功劳就等于是君王君王立下的功劳。
阵斩西夏国主,臣子有政绩,君王也有政绩。
而且,这种政绩的含金量还一点都不低。
阵斩敌国国主,乃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自古以来,君王御驾亲征者较少,也就导致遭到阵斩的国主鲜少存在。
粗略一算,不足两手之数。
汉武帝刘彻,阵斩越南王赵建德,史书将其纳为开疆拓土的重要政绩。
汉和帝刘肇,阵斩北匈奴单于,史书将其纳为拱卫疆土的重要成果。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连杀胡夏两任君王,史书将其纳为统一北方的重要政绩。
刘宋武帝刘裕,连斩恒楚、南燕、西蜀、后秦等国主,史书将其纳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支撑。
唐太宗李世民,灭国无数,奠定了“天可汗”的无上威名。
唐高宗李治,灭百济,史书将其纳为开疆拓土的重要战果。
除此以外,偶尔有一些小型部落首领、短期政权的国主被阵斩,可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即便是算上五胡乱华、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道德沦丧、政权动荡的时代,真正有“阵斩敌国国主”政绩的皇帝,也不足十人。
毕竟,君王有君王的死法。
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