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守城?”
种谔猛地看向地图,眉头微蹙:“寻常城池驻军不过千余,三千人守城,已是兵满为患,甚至连城墙都站不下。这么多人,这李谅祚打得什么主意?”
“他是想以城为饵,耗我兵力,挫我士气。”
种谔略一思索,便看穿了其中关节:“这三城横在北上邈川的必经之路,要打邈川,必先破此三城。”
“从李谅祚的布局来看,估摸着是有意让大通、循化、陇朱黑的近万士卒死守城池。一方面,可消耗北上边军的士气;另一方面,也可损耗攻城的士卒。”
要想打邈川,就得先搞定大通、循化、陇朱黑三城。
以北伐的七万兵力而言,要想连破三城,肯定是不难。
不过,不难并不意味着代价就小。
攻城一事,自古以来就不容易。
要想真正攻下一座城池,起码得有五倍以上的兵力差距。
这还单是攻下来。
攻城的兵力损耗,更是异常之高。
一万人攻打两千人的城池,要是守城的士卒战力偏低,起码得损耗两三千人。
要是守城的士卒战力较好,士气较高,损伤五千人都不稀奇。
一来,守城方占据地形优势,可凭高临下,以逸待劳。
二来,守城对士卒而言形同“背水一战”,往往会拼死相搏。
两相结合,要想拿下一座城池,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不小。
所谓的“十攻其一”,就是这个道理。
十倍兵力攻打城池,都是战场常态。
熙河路七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