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事?”
“直言上谏!”吕公著郑重道。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经内官呈递了上去。
劝谏?
赵策英有些意外。
登基没几天,他干了坏事了?
一手取过奏疏,赵策英观读起来。
《谏皇帝戒备权臣十思疏》!
三思、十疏。
这种上谏方法,算是文臣劝谏的标准格式。
有时候,可能上谏内容根本就不够十条,也要硬生生的堆到十条。
要问为什么,那估计就是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太过出名,引得文臣争相效仿。
臣吕公著谨奏:
臣闻权臣擅国,其祸甚于敌国。今礼部尚书江昭,才略虽著,然掌兵过甚,隐忧丛生。臣陈昭十危,惟官家深察:
一曰:专阃外之权,养藩镇之患。
二曰:握科举之柄,结朋党之基。
三曰:越礼制之限,僭人臣之份。
四曰:恃边疆之功,胁朝廷之政。
五曰:乱军政之序,开夺情之例。
六曰:引勋贵为羽,乱朝堂之政。
七曰:以伐夏为名,行结党之事。
八曰:纵跋扈之态,损天威尊严。
九曰:断藩属邦交,绝四夷归化。
十曰:借己身声名,行乱政之事。
此中条例,容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