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昭并未表态,反而问道:“王少卿为何不找曾阁老,亦或是文太傅,反而来找江某?”
涉及变法,肯定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
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找党魁观望一二。
要是党魁认为可行,那就不必自己单独出来找志同道合的人。
奏疏呈递上去,皇帝下令实行改革,自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向上靠拢。
相比之下,一个一个的找,效率无疑是低得吓人。
因此,唯有一个真相:
王安石的变法,曾公亮和文彦博都是持否决亦或是观望态度!
王安石面色闪过一丝不自然,叹了一声,并未否认:“曾阁老性子持重,以稳为主,文太傅亦然。”
“江尚书深得官家信任,王某便厚着脸皮登门拜访。”
“若是江尚书肯将此法呈奏陛下,改革弊政之事,必可施行。”
说着,王安石面露期许。
一样的政令,不同的人呈奏上去就是效果不一样。
小阁老呈奏上去,那叫忧国忧民。
大理寺少卿呈奏上去,那叫信口雌黄。
正四品,也算是排得上号的官员,可终究没有身披紫袍,谈论起国政,未免有些不够格。
相比之下,江昭无疑适合不少。
“小”阁老!
越是往上攀爬,越是清楚江昭的可怕之处。
既是宠臣,还是能臣、贤臣。
关键,他走的还不是幸进路子。
江昭走的是正统文官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