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是几人的交情可以长时间保持,怕是史书都得为之大书特书一笔。
“子川,此下淮左千里路,又恰好是你大婚之期。”苏轼一脸遗憾的说道:“可惜我与子由过些日子得去往眉州,实在是一大憾事。”
说着,苏轼郑重的从怀中掏出两封信笺。
“这是我特意作的几首诗词,不成敬意,就当是提前为你祝贺结亲大事。”
江昭有些意外,旋即一喜,双手捧过:“如此,实在是多谢子瞻费心。”
文人墨客,向来以雅致为上佳。
一般涉及恭贺之事,或赠笔墨纸砚,或赠书画珍玩,或赠诗词文章。
苏轼以书信形式送贺礼,俨然送的诗词文章。
苏子瞻的诗词!
江昭如获珍宝,甚是欣喜。
苏辙见此朗声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这眉州特产湖笔,温润如脂,最宜书写婚帖。聊以相赠,贺子川与夫人百年好合,笔墨同心。”1
“哈哈!”江昭欣然受之,笑道:“庶吉士考试,你二人同列名册,声震文坛。料想此次下眉州,定是衣锦还乡,我也就不客气了。如此,就谢过子由赠宝!”
这次,三百八十余位考生参与庶吉士考试,苏轼、苏辙二人齐齐列于名册,可谓技惊四座。
一时间,兼有两人的父亲苏洵不忘进学之心,父子三人竟是有成为佳话的迹象。
苏轼、苏辙两人,一跃从无名之辈俨然成了仕林新贵,不少人都甚是注目。1
江昭也屡屡于公开场合赞誉父子三人,为三人拉去了不少关注度。
苏轼、苏辙两人相视一眼,齐齐一笑。
衣锦还乡,无论谁人都难以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