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大明的张良,封个国公都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这个功劳分摊在三个人身上,反倒不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封侯了。
先说朱升,唯一的高光就是九字方针,之后就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官吏罢了。
且因为年迈,在大明建立后就辞官还乡了。
四梅先生叶兑,可以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都没有出仕,只是隔空给朱元璋上了一策,之后就消失了。
只有刘伯温,一直在朱元璋的队伍里发光发热。
除了鄱阳湖之战,他还多次献计献策。
并且大明的行政体系建设,他也有参与。
零零碎碎的功劳加起来也不小。
所以他的功劳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封伯爵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封个侯爵也配得上。
关键就看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以前朱元璋怀疑他的忠诚,自然不想给他封侯。
原本的历史上,就封了个诚意伯。
这个封号也特别有意思,怀疑你的忠诚,然后给你个‘诚意’当封号。
但现在不一样了,寒冷期就是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大明必须要变革,给子孙留下更厚的家底。
而且通过马钰,他也了解了刘伯温的想法。
虽然还是会怀疑刘伯温的忠诚,但已经不再如之前那般魔怔了。
关键是,现在的大明确实需要更多刘伯温这样的人站出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