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txt_42">宋濂眉头紧皱,内心极为不喜,不过他并没有将怒气发泄出来。
而是劝说道:“管子、荀子确有经世之功,然其道非正途也。”5
“管仲作为公子纠之臣,不能为公子纠赴死,反倒成了害死公子纠的齐桓公的相国,此乃不忠不义也。”12
“其法过于重视财货,而轻视德行教化,致使齐国人人向利。”
“才有了后来齐国内乱,齐桓公一代霸主被饿死深宫。”10
“荀子教化万民之法确有可取之处,然其杂于申商,务于功利,而不知性善之本,其去圣人之道远矣。”
见他如此贬低管子和荀子,朱标心中略有不喜。
但一直以来的教养,让他保持了足够的理智,说道:
“先生所言甚是,孔孟之道方为根本。”
“我看管荀,不过是想了解二人的治国之术而已。”
“正所谓,孔孟为本,管荀为用吗。”2
听到前面几句,宋濂心中大为宽慰,孺子可教也。
但等朱标说出最后那句话的时候,他表情一僵,勃然大怒。
“胡说八道,管荀小人也,何敢与孔孟二圣并列?”5
“此等歪理邪说,是何人教与太子的?老夫绝饶不了他。”
朱标脾气也上来了,说道:
“孔孟有道而无法,管荀有法而无道,两者结合取其长何错之有?”3
宋濂气的直哆嗦,举起戒尺就想打。
但想到对方是太子是君,作为臣子惩罚君主,乃不忠之举。
最终也只是重重的将戒尺砸在了桌案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