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营运的。」这句话落下,宛如重槌。
连向来审慎的魏坤明也露出一丝诧异——那是少见的失算,因为显然,这段话并非临场而发,而是经过缜密设计的伏笔。
几日之後,支持改革的声音开始松动。部分原本中立的部门主管,突然开始频繁收到匿名简讯与内部风声,提醒他们注意改革试点部门的绩效报告与风险预测。
紧接着,改革流程中的错误通报,开始被刻意整合、转发到高层简报的预备资料里;而品保部的稽核流程,也在短短两周内变得异常严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过往的容许偏差到如今“零容忍”,连一点微小的纪录差异也要求书面说明与全流程追溯。
压力一层层加压,但对手始终未现真身。直到那封误发的内部邮件,意外揭开了冰山一角。
&那天打开收件匣时,本只是例行清查,却赫然看见一封误抄副本的资料建议函,信中清楚注记:「关键数据可先行保留,避免导致决策误判,待审前由品保协助确认统一版本。」〔署名,是陈美Y。〕
潘佳瑛随即召集改革小组,在四楼的小型作战室紧急开会。门一关上,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凝聚力。
&气得重重摔下笔记本,语气压抑却无法掩饰怒火:「这家伙根本是蓄意打压改革进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