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多,价格跌,米少,价格涨,这个30块,就是如今上海粮食的现状。”
“十万吨强征,会怎么样?”凌宪文发问。
傅肖庵皱眉,“上海将近400万人,华界占六成,这十万吨粮食给军队吃,够养四十万日军,给平民吃,那就够六十万,也就是华界四分之一人的口粮。
我说的现实点,一旦少了这四分之一,绝不会是每个人少吃点,大家都有口饭吃,而是会涨价到四分之一的人饿死,这事情才会结束。”
“这么荒唐?真要这么干了,那上海得乱成什么样子?”凌宪文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沉默是金。
皱着眉微微点头,表示事情确实棘手。
凌宪文见顾砚声没反应,又看向傅肖庵,想了想道:“我倒有个主意,我们要是限价,限量,强制控制数量,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起码每个人都有点饭吃,少吃就少吃点,上海也安生一点?”
傅肖庵想了想缓慢点头,“限价限量.可以试试,但也有问题,逻辑上是可以这么操作,但你实际上怎么征收?
向种植的农民征收,你现在就得征收,农民那里收那就是一次性的买卖,不可能按月收,十万吨一收走,上海吃什么?
向商人征收,怎么征收?他进货进一百吨,交二十五吨给市政府?那他这买卖都得亏本。”
“涨价呢?涨价后限价,保证他不亏本,你刚才说是30块60公斤是吧?涨到39块60公斤,怎么样?”
“这事没你想的这么简单。”凌宪文不做生意,傅肖庵得教育一下,“凌秘书长,粮食不是他们只想卖30块,是买的人只出得起30块,你得考虑华界人的收入,一个月十来块大洋,三个月工资买60公斤大米,那吃完大米,家里是一分钱都没了。”
“是,钱不够。”凌宪文头疼的啧了一声,看向顾砚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