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我们把它发展起来!”周部长豪情壮志。
车子到了颐和路,周部长询问,“这里买房子花的钱多么?”
“不多,颐和路的房子均价大概在1200大洋一套,我准备了二十套。”
“这么便宜?”周部长吃惊,“现在颐和路的房子才值这么点钱?”
“现在是不止了,这是去年年末的价格,我是在那时候买的。”顾砚声微笑,“要现在想买,估计要翻个倍,而且没那么好的房子能给你挑。”
“你去年就买了这里的房子?”周部长敏锐的抓住了重点。
顾砚声点头,“我在当律师的时候有点积蓄,就想着投资点房产赚点钱补贴家用,恰巧那时候听闻汪先生在河内的和平建国宣言,还有汪先生派人来上海,我就想着等汪先生的政府成立了,那南京的房价不是会涨?
所以就和朋友一起出资凑凑,买了一批颐和路的豪宅。”
周部长听的一愣一愣的,笑道,“当时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你就敢下这种注?你就不怕我们和日本人谈不拢,你这些房子全砸手里?”
顾砚声笑道:“我是相信汪先生一定会来的,但我也不是纯赌,颐和路的花园洋房800一套,上海的市区的普通两层小楼,也是800一套,我就算不赚钱,也不会亏钱吧?”
“那倒是。”周部长点点头,目光看着顾砚声还是佩服,“墨邨,看见没有,什么叫目光如炬,就凭这样的眼光和行动力,他不成事谁成事?”
坐在前面副驾驶的丁墨邨笑道:“我是早就知道顾老弟眼光准,部长,这当律师,分析一件事情发展方向的能力,是一点不比经过培训的特工差。
而且特工还有那种思维上的限制,但是律师见的太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例都能碰上,所以怪不得这些精英律师收费高,确实能力强。
你说就凭砚声这眼光,他不当律师不当官,光当个商人那也是赚大钱的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