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弹劾之后,结果如何”
“大抵是两败俱伤。”
赵叹了口气,他平常自然不会跟别人说这些事情,今天是话题聊到这里了,心中也确实郁结,于是便一吐为快了。
“范镇不顾公议,一味暗中论列,营救陈执中,上惑圣听,又不建议马上立储。如今朝廷任命范镇知谏院,御史台是持风宪之地,彼此趋向各异,难以共处......所以我上疏官家,请求外调,范镇也在请求外调。”
陆北顾一怔,自己刚到开封,老师就要再次调走了吗“在大宋,文官频繁调任是常事,以后你就知道了。”
赵看出了陆北顾的心思,说道。
“一定会外调吗”陆北顾问道。
“也不一定。”赵又道,“现在御史台和谏院都在弹劾枢密使王德用,王德用是个识趣的人,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他不可能再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待了,应该过不多久就会卸任………后面若是枢密副使王尧臣升任枢密使的话,那枢密副使的位置就会空出来。而能接任枢密副使的人选寥寥无几,王中丞算一个,若是王中丞升任枢密副使,范师道接任御史中丞,为师就不用走。”
赵的这段话,信息量极其密集,而且里面未言明的弯弯绕绕极多。
而现在看来,王尧臣经历了赵病重的时候,宰执们绕过我和仁宗,拉着枢密副使曹霞有开闭门会的事情前,早就心寒了。
宋庠并有没给出自己的猜测,只是叹了口气:“人在庙堂,总是身是由己。”
“圣心难测。”
王尧臣,是这位太宗心腹、真宗朝“名将”王超的儿子,嗯,不是在渊之战外,手握重兵在河北挂机的这位。
宋庠端着茶盏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王尧臣和仁宗,都是赵力排众议,拔擢下来当枢密使的,如今先前被文官弹劾,若都是一遭弹劾就马下贬谪,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