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位于东大街附近。
所以,东大街这里也俨然成为了开封城一处重要的文脉汇聚之所。
至于国子监与太学有什么区别?说来也简单。
国子监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平民无法入学,目前常年保持在七、八十名学生的规模,国子监的监生普遍无心向学,东游西逛是常态,学风涣散,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判监事、直讲等国子监官员,也就是挂个名领俸禄,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太学则与地方的州学、县学一样,是“庆历兴学”的产物,诞生距今不过十二年,是范仲淹为了革除国子监弊端、选拔真才所创立的,就建在国子监旁边,而太学没有任何门第限制,平民也能入学,庆历四年第一批就招了二百人,并聘请石介、孙复等大儒担任讲官,采用经义斋、治事斋等分斋教学,并且有着严格的月考、年考制度,目前已经达到了六百多名学生的规模。
当然了,这两所学校虽有不同,但里面的学生考科举,跟地方州府里的学生所需要走的流程都是一样的,都得先考解试拿解额,才能参加礼部省试。
陆北顾循着路人的指点,很快找到了东大街南边的礼部贡院,这地方与国子监和太学隔东大街相望。
他随着其他同样前来递交文书的外地举子一同步入其中,在指定的位置排队等候。
门内影壁前设有一排长案,数名身着公服的小吏正襟危坐,负责收验文书。
轮到陆北顾时,他将家状和解状双手奉上:“泸州举子陆北顾,前来缴纳家状、解状。”
一名面皮微黄,留着山羊胡的吏员接过文书,眼神锐利地扫过。
他先是仔细核验解状上的州府官印、知州签押,确认无误后,又开始逐行审视家状上面的籍贯、三代名讳、年龄、外貌特征。
当看到外貌特征这一行文字描述的时候,他特意抬头看了眼陆北顾。
“.身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