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
\n“通知这些地方的官员,强制征粮,一次不够,就征两次。”
\n林宗平再次叹了口气:“怕是会生出些乱象。”
\n“乱便镇压,”崇昭帝说道:“南宁和北疆,想敲骨吸髓吞了大周,那就看看,到底是大周先死,还是他们先退。”
\n-
\n被点名的州郡开始征粮了。
\n粮草,指的是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后者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粮。
\n但现在这种情况,粮食很难征起来。
\n被征到的人家心里会不平衡,心想凭什么别的地方不征,就征我们?
\n世上最愚钝的人是百姓,最聪明的人也是百姓。
\n他们知道现在大周在打仗,时局最不安稳,粮价也飞涨,但万事都大不过一口吃的,闻见风声的早就开始囤粮囤盐。
\n像小仓鼠一样,这里囤一点,那里囤一点,烂菜叶子也埋地里。
\n囤的越多越安心。
\n官府上交了部分义仓中的粮,带着衙役到处敲锣打鼓到处征粮的时候,看见的就是哭惨抹泪的百姓,以及见底的米缸。
\n稍微好点的会交一些,一捧,两捧,半袋。
\n再多也没有了,宁愿和衙役纠缠到撞墙也没有。
\n征粮归征粮,谁也不想闹出来人命,鸡毛蒜皮耍赖的事情特别多,一来二去的,进度缓慢。
\n上面一个命令,下面官员跑断腿。
\n征粮缓慢,州、郡的长官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地方官员开始暴力征粮。
\n-
\n湘河郡。
\n乐安县。
\n一大清早的,华县令被师爷摇醒,“你干嘛!”
\n师爷一脸激动的指着县衙外面:“去去去去去看!”
\n华县令吓得还以为外面出了什么大案子,连忙穿了鞋跑出去。
\n谁料打开县衙的门一看,成堆的粮食就这样堆在门口。
\n他拉开门的时候,甚至有装着粮食的包袱滑了下来,砸在他脚面。
\n乐安县的百姓们陆陆续续的往这边搬着粮食。
\n有搬豆子的,有搬稻米的,有搬麦面的……各种粮食不一而足,甚至还有烙好的大饼,显得眼花缭乱。
\n有的多,是富户搬来的,一两车。有穷人家,勒紧裤腰带挤出来了两捧粮食,珍惜的用小布袋装好。
\n他们放好粮食后,就局促着站在外面,搓着手。
\n华县令呆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