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进一步优化固态电解质的成分配比,或是研发出更有效的防容量衰减技术方案。
另外,能量密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电池热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过热、起火等安全问题。
不过第一版设计方案,本就是为了投石问路,试探一下海内外市场的反应而已。
而更完善的技术版本,自然要等到最佳时机,才会向外推出。
三天后,位于燕京的专利协会,收到了丁厚盟递交的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相关材料。
高密度锂硫电池?
深蓝电池?
能量密度为每千克600瓦时!
负责初步审核的工作人员微微一怔,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并非每千克600瓦时的数据不够震撼,只是他见多识广,早已看惯了太多华而不实的专利。
关于锂硫电池,华科协会滨城物化所早在去年就已有科研成果,其能量密度同样达到每千克420瓦时,但这一数据是在25摄氏度恒温和低放电倍率的环境下测得的。
一旦切换到低温条件,电池性能就会大幅衰减;而在高倍率放电时,电池内阻会骤然增加,实际输出能量远低于理论值。
此外,金属锂负极存在的安全隐患、穿梭效应造成的容量快速衰减,以及硫本身导电性差的问题,都是锂硫电池难以实现商用和量产的最大阻碍。
因此,这名初审人员在确认森联资本与滨城物化所的专利方向看似相近、实则大相径庭后,便将流程推进到下一步。
直到实质审查阶段,专利协会才察觉到深蓝电池的异常之处:其采用的MOF隔膜制备工艺、自修复电解质的微胶囊,及三维电极的激光刻蚀方法,成功解决了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锂枝晶生成及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尽管高纯度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