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比赛过程中,无论室内P房,还是室外指挥台,总有一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雷达云图,时时刻刻监控着风速跟云层的变化。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云层监控数据越来越精准,已经能预估到分钟级别的下雨时间。
如果遭遇到雨战情况,就能在车队语音里面听到类似于,多少分钟后会降雨,雨量有多大,亦或者说多少分钟后降雨会停止这类对话。
当然,这都是十几年后的气象雷达精准度,并且适用范围仅仅局限在当前天空上方云层。
想要预判几天之后某个时间段是否会降雨,依旧超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但是从云层走向能得到一个预估值,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判断未来某一天是否会降雨,只不过无法精确到分钟级别罢了。
当前气象雷达得到的数据,就是后天正赛降雨概率将超过百分之八十!
为什么陈向北要“看天”赌一场雨战,以及F1围场会推崇雨战车手?
就在于雨战能最大限度抹平赛车性能之间的差距,并且更加极端的凸显车手纯粹的速度跟实力。
换而言之,也将抹平赛车调校的差距。
毕竟依靠调校空气套件,带来的下压力跟转向特性改变,远远不能跟下雨带来的湿滑相媲美,那才是真正在赛道上体验溜冰场的感觉。
雨战,就意味着一场“绝对”公平的较量!
面对TF110升级套件带来的截然不同转向特性,陈向北确实没办法在短短时间内就完全适应跟掌控,更别说还要同时做到排位赛跟长距离的测试,这已经超出了车手的能力范围。
甚至于毫不夸张的说,就算让最会调车的舒马赫来开都做不到。
如今的舒马赫,同样在适应着轮胎配方改变带来的“阵痛期”,倍耐力无法做到米其林那样,给他保证每一圈都可以全速推进的耐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