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伤脾,脾气血生化不足,旧病根基心阳不足加重,瘀血再度阻滞,最终出现“心衰迹象”和脉结代的严重表现。
治疗这方面的专家李可李老,他也强调“阳虚为万病之根”,这与郑太太“心阳不足”的根基一致。
“方大夫,怎么样?我太太现在身体状态…”郑先生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定了定神,对着他说道:
“不用太担心,她这个情况我遇到过更厉害的,现在最主要的是,先把生意上的事儿放一放,不要想那么多了,她就是想太多导致的。”
这种时候患者已经禁不住坏消息的冲击了,很多病其实是有治疗办法的,但是有些医生这种时候实话实说,直接就把人的生路给断绝了。
《续名医类案》记载的明代医案就有类似的故事:
一富商久患心悸,名医以人参、麦冬调治三年而安。
后因经商失利,昼夜忧思,旧疾复发,怔忡欲死。
医者曰:“昔药虽效,未除病根。今思虑伤脾,心血再耗,非独治心,当培土生金。”
遂用归脾汤补脾养心合生脉散益气滋阴,三月渐愈。
嘱曰:“若再殚虑,虽卢扁难救。”
现代医院就更多了,例如癌症晚期、严重心衰、终末期肾病等诊断,部分医生可能直接告知患者“病情很重,没什么好办法了”“最多还有3个月”。
这类表述虽基于医学事实,却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对性格敏感、求生欲强的患者,可能瞬间摧毁其治疗信心,甚至放弃基础治疗,加速病情恶化。
方言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过一个故事,某晚期肺癌患者,医生告知“化疗也没用,回家想吃点啥吃点啥”,患者当天拒绝进食,一周后因多器官衰竭去世。
这事儿还不算完,这件事儿关键点,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