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这样的橄榄枝。”
刘子明比划了一个拒绝的手势。
“他来到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的市民阶层便立刻以他们前所未有过的热情接纳了他。评论家说,那样的盛况,让人联想到了多年以前,这座年轻的城市接纳鲁本斯的年代。”
“伦勃朗开了自己的画室,他过着远超常人的奢华生活,一幅画是普通市民10年的收入,生活富足,应有尽有,是王室和总督的座上宾,评论家们笔下的宠儿。来自北海的画布上的国王,艺术之王。他本可以成为下一个鲁本斯的。”
“直到他在一幅作品上搞砸了一切,他画了一幅失败品,然后开始被人们所抛弃,被他曾热爱也曾热爱着他的城市所抛弃。”
男人停顿了片刻。
“1640年。”
“《夜巡》。”
这句话和上句话,《夜巡》与失败品。
两个意味截然相反的句子,两个意味截然不同的词汇。
两者联系在了一起的时候,形成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立刻便带着绝妙的幽默意味,让人会心一笑。
《夜巡》、《蒙娜丽莎》以及《宫娥》,著名的世界三大名画。
它们各自有属于各自的命运。
伦勃朗不是靠着《夜巡》走向职业生涯的高峰的。
相反。
伦勃朗从小就坐在高峰上。
他的职业生涯起点便是高峰,然后从一座高峰爬向另外一座高峰。
而《夜巡》以及他之后的不少副作品,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被当时的评论界所接受。
这幅价值500个荷兰金盾的作品,让他直接从高峰上跌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