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给数学家们进行对弈。
林燃在看到IBM的深蓝之后,有了新的想法,觉得明年或者后年可以试试看。
因为林燃也要讲哥德巴赫猜想的缘故,所以由陈景润做开幕的学术报告,讲自己关于12的成果。
不得不说,无论放在什么时候,这都是一个大成果,值得现场所有数学家鼓掌,为之欢呼的成果。
但因为林燃在他后面的缘故,所以大家的掌声显得有些敷衍了。
陈景润下来之后,看着林燃光是起身,掌声就没有停过,他内心不由得感慨,和教授比起来,自己差的实在太远了一些。
“好,刚才陈讲的非常好。
让我们为他鼓掌,作为华人同胞,我认为这个成果值得一个菲尔兹。”
陈景润此时实际年龄才32岁,哪怕他以陈德辉的身份调高了年龄,两年后1968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也没有到四十岁。
林燃话音落下后,先是礼貌的掌声,然后是迟疑。
1964年和1968年连续两届的菲尔兹都要给华人?
哪怕陈景润的成果,绝对够得上菲尔兹,还是会让很多人迟疑。
考虑到这话是林燃说的,又有一定份量。
数学只是数学,但数学家可绝不仅仅只是数学。
一个数学家能不能拿菲尔兹,你做的成果固然重要,可你的导师是谁,你导师的导师是谁,有的时候同样重要。
林燃虽然不是数学出身,但已经在试图发挥这样的影响力了。
我都公开喊话,陈的结果值得一个菲尔兹,委员会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
至少在评判过程中得公平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