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在此刻都能派上用场,配上BGM显得格外的慷慨激昂。
NDR内部最早配的BGM是《前进!前进!吹响嘹亮的号角》,可惜这个配乐太不政治正确了,他们内部员工们只是看了一遍之后就马上删除了。
太不政治正确,又洗脑效果太强了。
安娜和节目总监赫尔特感慨道:“如果教授是日耳曼人,再配上《前进!前进!吹响嘹亮的号角》.”
安娜说的是日耳曼,而不是德意志,没等他说完,赫尔特就连忙把她的嘴巴捂上:“这视频我们看看就好了,你还想放出去,放出去大家从上到下都得完蛋。”
最后配的是没有政治色彩的《布兰诗歌》,这里的《布兰诗歌》是指德意志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在19351936创作的组曲,而不是中世纪的诗集。
当林燃缓步登台,礼堂的灯光聚焦在他身上,《布兰诗歌》的开篇《哦,命运》轰然响起。
低沉的管弦乐与合唱团的咏叹响起,庄严的旋律仿佛命运之神在低语。
它预示着这一刻的非凡意义:这不仅是一场演讲,更是对数学真理的征服、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
音乐的宏大与事件的历史性在此刻水乳交融,电视机前的观众仿佛置身于史诗序幕,屏息等待英雄的壮举。
林燃转向黑板,粉笔在手中飞舞。《布兰诗歌》的节奏在此刻变得鲜明而强烈,打击乐如战鼓擂,与粉笔敲击黑板的节拍遥相呼应。
当林燃放下粉笔,转身面对观众,侃侃而谈时,《布兰诗歌》的旋律变得更加流畅而直接。
林燃结束一段讲解,步入休息室,房门轻轻关闭。《布兰诗歌》的动态随之减弱,轻柔的弦乐与木管乐带来片刻的宁静。这短暂的停顿并未削弱史诗的氛围,反而增添了紧张与期待。
数学家们聚集在黑板前,凝视着那些复杂的公式,虽然摄像头拍不到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