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大王之功不会埋没。”
“能为大司马效力,实乃小王的幸事,岂敢居功?”
休屠达达嘴上说的很好听,他的确喜欢大司马的慷慨,将对外商业大权基本上分给了匈奴各部贵人,就如大司马划分千户、百户部落的夏冬两季草场一样,具体经商范围也都给他们划定好了。
给牧民卖生活器皿利润很高,还不需要承担额外的骂名;给外部诸胡贩卖,则利润更高…甚至还要防备下面牧民搞走私。
因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原因,再大的王庭也就聚集两三千户;人口多了,需要的兽群就多,可打草范围、野牧范围是有限的。
所以原本一个王庭下面,本身就是规模大小不一的各种部落。
大司马推行的千户、百户制度,反而钦定了贵族的传承特权。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获得名王、千户、百户世职的贵族与大司马幕府完成了媾和,背弃了匈奴部族原有的传统。
他们获益,自然就有贵族受损,失去了竞争首领的资格。
这些失利贵族若是敢武力挑衅、争夺首领,自然会惹来周围名王、千户的围攻,也会遭受大司马幕府的镇压。
因此,匈奴高层与幕府绑定了,经商垄断后绑定的更牢固。
但失势的贵族…即便原本对大司马幕府没有逆反情绪的人,也会离心,生出怨恨。
这些失势贵族想要崛起,赵基给出的答案就是成为义从,跟随幕府的战旗积累功勋,以后也有可能成为百户、千户。
至于匈奴名王之类,统战价值太高,基本上只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赵基强势干预,将父死子继的优先权抬升,兄终弟及只是补充。
所以休屠达达自然希望这一战取胜,肃清三郡杂胡,重新划分草场时,他也能获益,他的兄弟子侄可能积功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