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人为主。
并不设立专管大学的负责人,说白了就是个散装的大学。
因此这些祭酒或教授,对诸葛瑾很是巴结。
诸葛瑾也没什么独特的大功勋,就是跟着大司马前后两次出征关东,每次都是提点军医事务罢了。
他的权力并不大,甚至对外没有什么可以管的,可架不住伤兵痊愈后感激诸葛瑾。
而诸葛瑾的叔父、大司马幕府西曹诸葛玄,幕府各曹缺员补人、内部晋升转任,都是出自诸葛玄之手。
诸葛玄管的是幕府内务,可架不住人家升迁为河东郡守。
原河东郡守赵绪,转任太原郡守。
作为赵氏的乡党,诸葛氏权力不大,可影响力以及底蕴也在飞速膨胀。
诸葛瑾很快来到工科视察,见许多学子正一起编织铠甲,就问:“这是何故?”
工科没有祭酒,准确来说没人愿意担任,觉得太过于丢脸。
因此工科只有一名精通数术、天文历法的教授负责,他看着那些专心编织铠甲的学生笑说:“正研究铠甲改良一事,这是幕府年中时下达给工科的命令。”
“可有眉目?”
“难在缺乏钢甲片。”
这位姓薛的教授说:“工科已有改良的可行办法,就是缺乏足够的钢制甲片。目前只够编织十余领新甲,甲成后以弓弩矛戟刺击,斧钺劈斩,甲片亦有损耗。”
见诸葛瑾看到人堆里的诸葛亮,薛教授继续说:“目前采用的是迭钢法,每套铠甲需要五百余钢甲片才能改善。此前是七百余片,他们想降低到四百余,或不足四百片。”
说白了就是更加科学的偷工减料,将好钢甲片用在最关键的部位,还不能降低其他部位的防御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