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集体的壮大。
所以赵基的底线是十户官佃,对应一家军户。
这样军队规模可控,自我增殖扩大的速度勉强可以压制。
虽说军户与官佃不存在主从关系,官佃承租的是官田,不一定非得承租军田。
可赵基有一种预感,当军户数量极限壮大,肯定会压迫官佃…比如官佃缺乏生育积极性,或者官佃家庭生产效率降低。
只有空缺出足够的岗位,给民户、官佃子弟希望,那他们才能做好当下的耕牧工作。
留下足够多的操作、分割利益的空间,才不至于玩崩。
军户规模被压缩,那郡县的财政也相对充沛一些。
而如今,算上关中三辅、弘农,以及河东三郡,这七个郡一共有官佃三十二万户。
虎步军就是一万八千家军户,大司马五部营则是两万家军户。
不计算五千敢死兵以及对应的五千个家庭,此外还有关中诸将一万两千家;张辽五千家,甘宁三千家,青州四部未来家眷也要接来,这就是一万家军户。
至于从张杨那克扣过来的闾丘简部三千人,赵基肯定不可能让对方尽数吃军粮,择精锐缩编一个营,给八百家军户名额即可。
这样一来,目前不计算骑奴、义从部队,仅仅是军户,就有六万九,七万家军户。
虽然其中六万多是基层士兵,军田平均额度在一百五十亩,实际对应十五万户的官佃,这些基层士兵、什伍长每年税租分成约在一百一十石出头。
配属这么多的官佃,是因为这些军田要进行精耕,获取更高的收益。
等后续生产工具、技艺改进后,官佃数量能降到十万户以下。
而不足五千家的军吏、将校队伍,平均军田每家一千四百亩军田;军阶一杠一星的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