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33">这也不是他们能搞定的,这需要赵基通过军功酬赏将关中诸将进行深层次整编。
原本这些事情在五月、六月时就能乘胜解决,以较低成本转移安置关中诸将、各军。
可袁术造逆称号建制,天子、公卿、吕布这里三个和尚没水吃…现在想一下,自己的确太过主动了。
没有拿到自身统战价值应有的回报,可若不主动一些,真怕朝廷暴死。
如果当时坐观形势变化,真拖到火烧眉毛的时候,自己怎么也能捞个晋侯回来,哪像现在,就捞了二十几万人口,意外摘了曹操脑袋?
赵基耐心翻阅更详细的各郡书册,这些书册纸张坚韧,明显是用质量上乘的桑皮纸制成,只是脱色技术落后,达不到当世合格的范畴,因此是黄色的。
油灯照明下,这种书册的黄,更加的饱满。
赵基没有去看贾逵总结、提炼的竹简,专门抱着各郡原本研读,嘴上却说别的:“如今难办,我军与关中兵未能混编同化,就急于勤王讨贼。如今关中将士虽无大功,终究有袍泽之情,但也不好随意处置。”
贾逵则回答:“大司马既然有征讨北地、卢水诸胡,恢复三郡之意。若以关中兵为前驱,使之立功,也可平息纠纷,抚平差异。”
原则上来说,河东以及太原籍贯的虎步军不能出现太大的损伤,这个损伤界限在赵基看来是可动员青壮的三成。
而贾逵、贾诩、裴秀以及徐晃、赵云这些人眼中,赵基过于保守,总青壮一半人口的折损,都是可以牺牲的,这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的亲友。
要建立大业,怎么能怕牺牲?
以他们对内部形势的认知,感觉太原、河东青壮能承受一半的损失。
有了这一半的折损,才会失去对外进取的能力,但守土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是他们狠厉,而是目前大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