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消息会传递到李渊那里,李渊不可能上京城伸冤,只会默默怀疑身边的盟友。
至于这件事安插给李渊合不合适。哎呀,这有什么合适不合适,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难不成少这一件事李渊就能俯首称臣了?
“荒唐!”
景泰帝将供书抛下殿堂怒斥起来:“好一个李渊,简直欺人太甚。察事司何在!”
老张左手指着月走上前来:“臣在。”
景泰帝看到他这个逼样子就没忍住差点笑出来,但最终还是强行给憋了回去:“这件事全权交予察事司,事不办妥,你提头来见。”
老张微微躬身:“遵旨。”
“朕思来想去许久,诸爱卿都劝朕讨伐李渊,但当下并非讨伐之机,此下正值春日,若无端引发天灾,定叫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此能当为仁义,朕决心效仿先帝,谋后而动。诸位爱卿也莫要急躁,这软弱之骂名便由朕一人担待,当下之事主为休养生息,切莫苦了百姓。”
这话一出口,大伙儿都知道景泰帝背后也有高手,不过这个高手很大概率上不是夏道生,因为这不是夏道生的口径和方法。
在他们看来,当下夏道生的做法才是最天才的那个,四十万人压在河南道,既不打也不撤,死守一方天地之后再与之耕耘,逐渐恢复大城市和村镇的人口规模和耕地规模。并且士兵本身就是农民,也参与到建设、开垦等工作中来,一步一步的开始蚕食包围向河南道的城市,逐渐把那些世家占据的城镇孤立和包围起来。
这真不知道他那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这一手真的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方案,以战止戈、以兵代工,不仅是把那些不稳定的流民圈在了当地,还能快速的恢复受损的地区,并且最大的牛逼是这横亘在东西南北最中间,把原本天下大乱的局给镇住了。
这才是良方。
当下景泰帝的法子不能说不好,换成历朝历代来说都是明君所为,但问题是珠玉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