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品以上官员,官员们大多表现正常,政事堂以章惇为首,他们私下议论的话题亦是全心全力支持殿下,彻底将赵佶打到永无翻身。”
赵孝骞沉默半晌,突然问道:“旧党官员们表现如何?”
“旧党官员大多保持沉默,有些官员私下议论,言及未来大宋朝堂的风向,他们言辞大多悲观,认为就算赵佶倒了,朝廷再立新君,章惇的新政恐怕仍会推行下去,不大可能废新复旧。”
顿了顿,甄庆又道:“…以中书侍郎苏辙为首的一些旧党,昨日十几人在苏府聚会,苏辙与旧党官员们商议,是否联名向太后上疏,推举睦王赵偲为新君。”
赵孝骞嘴角一勾:“睦王赵偲?呵,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赵偲今年才十二岁,主幼国疑,君弱臣强,对大宋社稷来说,真的合适吗?”
简王和端王倒了,申王赵佖是个盲人,那么哲宗赵煦只剩下两个兄弟,莘王赵俣和睦王赵偲。
理论上,大宋未来的新君是要从这两位里面选一个的,不过,那只是理论。
今日的大宋新君人选,实力才能代表一切。
或许大多数朝臣们都没看清现实。
现实就是,如今的大宋,已是玄武门继承制了。
此时此刻,燕云边军攻破了汴京金耀门,数万兵马直入城内,包围皇宫,接管汴京城防,它的意义其实跟夺玄武门成功的李世民差不多。
大宋未来的新君,不可能是莘王或睦王。
哪怕赵孝骞主动退让,将皇位拱手让给他们,他们大概率是没胆子坐上去的,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年岁又小,还想当皇帝,不如抬眼看看赵佶的下场。
思忖半晌,赵孝骞缓缓道:“皇城司继续监视朝臣,尤其是旧党官员,但不必有任何举动,旧党在朝堂上翻不起太大的风浪了。”
这是实话,托大宋那位心眼特别小的宰相的福,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