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而是早早休息。
翌日,当县衙为刘继隆他们招募了民夫,并准备了渡船后,刘继隆这才前往了渡口。
不得不说,虽然汉水以北的各州被黄巢、秦宗权等人祸害不浅,但当初的萧邺在守城上还算不错。
邓城作为襄阳渡口,自然要比各州县繁荣不少。
如刘继隆当下所见,渡口上舟船数十上百,搬运货物的力夫更是足有数千人。
他们代表的可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后的一家人。
“这邓城县不大,力夫倒是不少。”
刘继隆望着热闹的渡口,不免对身旁的曹茂、赵英说着。
邓城的县令见状,也旋即解释道:“当初北边战乱,许多百姓涌入襄州,如今这些百姓虽然已经安家,但夏收结束,秋收还有大半个月才到来,他们自然不可能在家休息。”
“大半个月时间开垦不了多少土地,倒是在渡口干活,每日工价十钱,足够买几斤米回家解决解决温饱了。”
即便来到邓城,当地百姓的工价依旧在十钱左右。
“邓城及襄州的物价如何?”
刘继隆询问着这几位关西籍贯的官员,随后便见他们与自己解释了起来。
总的来说,襄州乃至整个江陵府的物价都比较低,毕竟江陵府这些年除了遭受过一场冻雨外,便几乎没有遭受过其他灾害。
若非如此,山南东道近半人口也不会聚集生活在此。
了解了物价后,刘继隆又想起了昨日遭遇的象群,不免问道:“长江如此广阔,吾昨日南下时却见有象群经过官道,这些象群如何渡过长江的?”
“回殿下。”见刘继隆询问,县令主动解释道:
“昨日臣等得知此事也感觉到诧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