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商们的运作下,不断流传。
对于这些,刘继隆自然知道有人在推波助澜,但他并没有阻止。
不论如何,等讨定南方后,他始终都要称帝,提前一年造势,并无不妥。
在有人造势的同时,他的队伍也从河阴开拔南下。
张延晖在抵达许州后,便与刘继隆分道往蔡州而去,而刘继隆则是往南阳所在的邓州赶去。
自许州向西南而走,百姓肉眼可见变得稀少,行进数十里而难以见到几处人烟。
官道两侧有不少荒废的村落,村落中则是被野草长满,鲜少有人敢进入其中。
唐州昔年近二十万口百姓,数量本就不多,如今遭遇秦宗权等人霍乱后,虽然有刘继隆迁入人口,但整个州不过七万余口百姓。
七万口百姓坐落各县,县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村庄。
这种百里无鸡鸣的情况,仿佛让他回到了昔年归义军东征的路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皆为百姓苦。”
“好在,天下即将安定,汉家河山也不至于沦落腥膻了。”
马车内,刘继隆手执毛笔在理政的同时,忍不住看着窗外荒无人烟的荆襄之地感叹起来。
王朝交替,始终会死人的,但因为有他到来,死的人比历史上少了许多。
若只是如此,那他只完成了他使命的一半,他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开启民智,不至于让好山色沦落腥膻。
“殿下,淮南道的人口图籍送来了。”
曹茂策马跟上了马车,并将一摞文册递给了刘继隆。
与刘继隆共乘车的青年起居注郎伸出手来,抢先接过后递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