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除京畿道外,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关内道。”
“如今关内道河渠修葺已至八成,臣预计明年岁末便可修浚,届时可增田二百万亩,达六百万亩之多。”
窦斌说罢,刘继隆便接上话茬:“若是如此,当记工部大功。”
“臣愧不敢当,不过是受殿下指点罢了…”
窦斌倒是没有居功自傲,毕竟工部一开始都是高进达兼任,他也是年初才得到拔擢的。
对此,刘继隆没有继续夸赞他,而是对群臣说道:
“昔年吾提兵收复关内、京畿时,两道人口不足三百万,耕地不足一千三百万,百姓乏食,皆需陇右转运才得以安。”
“明岁关内、京畿两道河渠竣修,吾民三百万,而耕地近二千万亩,民生便可粗安,然吏治为大,不可轻放…”
好不容易恢复生产,刘继隆自然知道接下来要保障的就是百姓能够稳定生产。
想让百姓稳定生产,保障吏治清明是必须的。
只要没有官吏折腾百姓,不搞什么苛捐杂税,关内及京畿百姓便能在两三年后丰衣足食,这便是最大的功德。
如今关西五道人口八百余万,耕地六千余万亩,钱粮不缺,倒也是时候谋求东进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罗隐:“洛阳情况如何?”
“回殿下…”罗隐拱手,面色平静道:
“据护送杨公庆返回洛阳的弟兄来报,杨公庆入宫面圣后,确实说过至尊身体不佳,如今已命太子监国。”
“南衙支持当今太子,而北司齐元简、杨玄阶却并不认可这位太子。”
“至尊拔擢杨公庆,而齐元简等人推举杨玄冀,加之陕虢李昌言及河中李昌符皆与杨玄阶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