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蝗灾,但也确实鲜少降下大雨,不过偶尔还是有些雨水,比关内道和京畿要好些。”
听着二人的话,刘继隆看向身旁还在小声骂骂咧咧的王建,笑道:“好了,老天反复无常也不是第一次了。”
他话音落下看向身后的数十名官员和百余名精骑,对众人交代道:
“若是到三月都还不下雨,今年恐怕又是干旱之年。”
“若是如此,那便暂停陇右运粮进入长安,先把陇右的粮食转运关内道的灵州(宁夏)、丰州(巴卓彦尔)、胜州等处。”
“除此之外,再从关中调拨粮食,供应关内道的夏绥、泾原、邠宁等州。”
刘继隆话音落下,高进达开口询问道:“殿下,若是如此,那关中乏粮又该如何?”
刘继隆并不慌乱,心中早已有了办法,故此交代道:
“关中乏粮,便从兴元府转运,兴元府乏粮,便从剑南道转运。”
“吾将此法称呼为“转般法”,所用分段接力运输,其中亦有关键。”
“这条陆上运粮之路,起点蜀州,途径成都府、汉州、绵州、利州、兴元府、长安。”
“衙门需要做的,就是在沿线设立转般仓作为中转站,平日在本地购粮存入转般仓,将各州转般仓的粮食,一州州转运。”
“每州只需要负责转运至下一州,粮册一式三份,一份送入长安,一份交给下州,一份保留本州,方便查验。”
刘继隆所说的这个“转般法”,实际上就是宋代漕运的“转般法”。
相比较唐代的“直达法”,“转般法”不管是用在陆路还是水路,都能大大降低沿途损耗。
毕竟粮食转运,最大的损耗不是人吃马嚼,而是沿途官吏的“贪墨”。
宋代转般法后期改为直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