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15">刘墉获知此事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主导介入查办,判定诗句“悖逆”,导致徐述夔遭开棺戮尸,孙辈斩首,家族200余人株连(流放、为奴)。
因这桩文狱大案,刘墉才被破格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六十岁那年外任湖南巡抚,如愿成为封疆大吏。
只江苏读书人皆骂刘墉为酷吏,拿读书人的鲜血染红他的顶戴,名声口碑极差。
酷吏不酷吏的刘墉不在乎,只他的履历和二十出头就代理安徽布政,实任安徽粮道、徽宁池太道的赵有禄比起来,升迁速度明显不够瞧。
就赵有禄的升迁速度,一般旗员也是比不得的,得是那些皇亲贵胄才能比。
如福家那几位。
因而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不知道赵有禄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能被老太爷如此看重,如此违规提拔。
照这速度下去,那赵有禄怕是三十不到就能成为封疆大吏,要是个满洲人也就罢了,见怪不怪,偏是个汉人,纵是被老太爷赏了内务府公中包衣出身,本质上也还是个汉人。
一个汉人且一年前还是个九品小官突然窜成一省二把手,别说刘墉难受,在场的中堂、部堂除了和珅,哪个不在心里骂娘。
然而表现出来的却是沉默。
无声的抗议。
没人敢劝谏老太爷这不合规矩,严重坏了大清的组织条例,因为老太爷做事就一个调调——“你们越反对,朕就越要做。”
朕,就是这么条汉子!
活脱脱的世宗爷第二。
都老糊涂这样了,谁敢触老糊涂的霉头?
别人不高兴,和珅却是高兴坏了,因为他从这个任命中嗅到一丝不平常的味道。
皇上还是向着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