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发往京师,即专折进京,走的是驿道,通常三到五天。
另一种则是类似八百里加急的折差快马,最快两天就能送达。
和珅听后若有所思看向董诰:“董大人怎么看这两件事?”
“督粮道未经允许擅自放粮乃大罪,不过若是出于救民目的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只是,”
有些话董诰也不便明言,因为安徽巡抚参的可不是赵有禄私自开仓,而是参的是赵有禄借放粮名为民行隐瞒亏空事实。
两件事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何况众所周知,那赵有禄是你和中堂的人,如此,叫他董诰怎么说?
“和大人,是不是递上去?”
安徽巡抚朱珪是“摘参”督粮道赵有禄,按规定军机处必须第一时间将折子呈到御前供皇帝决断。
和珅没立即答复,而是召来一笔帖式,问其皇上现在何处。
笔帖式道:“禀中堂,皇上在撷芳殿考察诸位皇孙学业呢,成亲王、嘉亲王、仪郡王他们都在呢。”
“你退下吧。”
和珅摆了摆手,撷芳殿是专门供皇孙学习所在,皇上会定期过去审阅皇孙课业,此时也是祖孙情浓之时,因此犹豫现在去撷芳殿奏事会不会惹皇上不高兴。
董诰知和珅顾虑所在,然“摘参”当事双方一个是巡抚,一个是粮道,又事关安徽灾情,兹事体大,故认为即便皇上不快,身为臣子的他们亦当如实奏禀。
和珅沉默片刻,同意去撷芳殿奏事。
董诰虽与他不是一路人,且时常在一些事情上与自己持不同看法,但相比王杰此人明显圆滑的多,因此倒不虞董诰会偏帮朱珪说话。
因二人都被老太爷赏紫禁城骑马特权,故双双骑马前往撷芳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