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帽子。
何况,他上个月顶着压力以督粮道名义行文淮北各地粮库,要求开仓放粮。
此事的执行者是在淮北地区巡视的通判郑符阳,关于淮北灾情严重的相关报告也是郑通判快马加鞭传回江宁的。
郑符阳的报告中指个别严重地区“寸草不生,举目荒凉”,“饥民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正是这些让人细思极恐的字眼迫使赵安立即下令放粮。
制度上,督粮道是无权下令开仓放粮的,督粮道管辖的粮库不仅是调节全省粮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各省用于赈济求灾的储备粮,需要由省级衙门统一调度。
真要放粮的话,程序上也是由地方官先报到府里,府里再报到省里,省里研究后再上报户部,户部奏请皇帝批准后再发文省里,省里再要求督粮道和地方予以落实。
整个流程下来,最快也要25天左右,而等灾民拿到粮食,则恐怕得一个月以后了。
交通和通讯水平以及官僚的执行效率摆在那。
事实上,赵安完全可以不管安徽灾情,毕竟他只是粮食厅长,不是安徽巡抚。
真饿死大片灾民,闹出民变什么的,也是安徽巡抚朱珪首当其冲,他这个粮食厅长私底下做些小动作拖一拖的话,弄不好就能让朱珪直接下台。
但,赵安没有这么做,也不耻这么做。
这么做,与前明的东林党有何不同。
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百姓利益不顾,这本就是赵安极为唾弃之事。
诚如他给通判郑符阳的信中所说,“仓粮再重也不及百姓命重”,天塌下来由他这个道台大人一力扛之。
于是,在没有省里公文同意情况下,赵安下令淮北、淮南大小粮库13处统一放粮给百姓。
此举,有效缓减灾情,活人无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