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47">顿了顿,意味深长的补了句,“县尊的麻烦才是你我的麻烦,其他人的麻烦与你我又有何干系?在衙门当差,你若想着百姓好与不好,那衙门这碗饭你可吃不了。”21
“这...”
赵安语滞,知道季师爷说的才是正理,只心中隐隐还是无法接受地方官因为自身利益对地方经济的大加破坏。1
难道不是地方经济越好,县令大人的收入越多么。
许是知道赵安心中仍有诸多不解,或者说诸多不适,季师爷索性给赵安说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事实。
那就是大清朝廷是允许县衙涉足地方特色产业的,也就是允许县令经商。
“本县只是向制布作坊们收一些验货费,你可知别地怎么做?不说远的,就说那丝绸业最兴盛的浙江,当地的丝绸生意全部是被县官插手的,以致一个个县官全是当地首富...”4
季师爷说的“插手”是以两个方式体现,一是直接把原来的商家逐出行业,县官派家人经营;二是不管商家愿不愿意,县官都要入一份干股,坐在衙门就有钱进账。7
为此,甚至有不少商家被当地的县官用各种由头治的死去活来。2
如此一比较,甘泉县只是向作坊主收取检验费,简直就是活菩萨的作为。
“学生真是孤陋寡闻了,”
赵安承认自己还是受前世影响太多,总以为自己在不断突破道德底线,没想到大清朝的官场压根就没道德。1
大清的官员也根本没有保护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观念,他们唯一考虑的事就是自个能挣多少钱。9
搞不到钱,经济发展再好跟他也没关系!
“是不是觉得这当官的太不是东西?”
季师爷笑了笑,“告诉你,我们这县尊大人已经算很好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