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一虚饰。
“言大司马必不能克江陵,似刀劈斧凿,不留余地。
“盖因此乃国家大计,不容曲笔婉谏,诚可谓披腹心肝胆而戮力于陛下也。
“陛下纵览此疏,纵觉逆耳,亦当念骠骑将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忠。
“且臣毗亦以为,骠骑将军之谏是为国之上策,愿陛下恕其直而采其谋。”
曹叡闻此微微一滞。
倘若不是关中之败,司马懿可以说没有污点,不论才能还是德行都担得起大魏贤良股肱之名。
但丢了关中,就是原罪。
若非关西连连败绩,被蜀军把前线推到了潼关、武关,国家已无人可以托付,曹叡好歹要削司马懿兵权将其调回中枢。
向来刚亮公直,不惮犯颜直谏的高堂隆见天子面有犹疑,又看了钟繇与辛毗二人一眼,最后毅然出列:
“陛下,臣隆亦以为,骠骑将军此疏所上者,乃忠谏良策也。
“数月前陛下便已与臣等定计,须诱孙权称王称霸,使吴蜀破盟,再联吴破蜀。
“今吴蜀之盟自破,诚当联吴讨蜀,莫使虎猎群羊不获,蜀犬假威得食。
“陛下宜速做决断,机不可失,失不可得。”
到此时,还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司马懿联吴抗蜀之策,曹叡神色愈发深沉。
见此情状,钟繇、华歆这几个因老年多病而得天子赐座的三朝元老面面相觑。
按说联吴抗蜀是良策,更是国家早已定下的大略方针,天子何以此刻变意?
“陛下,大司马、贾豫州俱在襄樊,锋镝在目,其所见所虑,或与千里之外庙算不同。
“敢问陛下,不知大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