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复属官、属吏所呈文书,皆以蓝批。
“既别于朝廷,又显大臣之权。
“凡蓝批所至,州、郡、县亦须即刻奉行,较朱批稍后。
“至于军中,亦当行此朱、蓝批阅之法。
“此外,朱、蓝之墨,须朝廷尚方监专制,掺以密料防止作伪。
“以此,当能大减下官下吏篡改、僭拟朝廷、上官文书舞蔽之象。
“如是,则上下行文泾渭可辨,政令审阅、裁断、行施,亦可如臂使指矣。
“非止如此。
“朕以为墨入朱出,同样可以适用于四柱清账之法。
“入账以墨笔记之,出账以赤笔记之。
“亦可以大增效率。”
刘禅此番东巡,之所以能发现造纸之术、四柱记账之法,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他在巡行诸县乡里,接见官员胥吏、豪强大宗时,本就带了强烈的目的性:
——基于他考察到的诸般民生问题、行政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大汉官吏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足以支撑朝廷施政,他必须寻求解决办法。
而吏员的数量、质量,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增加。
那么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官吏的行政效率。
既然想到了行政效率需要提升,刘禅自然而然便想到了一些真正能够流传一两千年的“百世之法”。
譬如公文行文的特定制式。
譬如墨入朱出、墨入蓝出的公文批复标准,红顶文件的官方权威。
譬如一直到现代还在使用的会计衡等式。
这几样东西,大多都是西魏时期的苏绰为宇文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