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83">“明知代田法高效,怎么才能教授给他们?
“遇到天灾欠收,口粮都不够,何况留下粮种?到时他们又该去向谁贷粮?
“长安百官都在议,要给关中百姓均田。
“但你也该晓得,均田之后,所有已经均田的民户,便要按分到的田亩,向朝廷交一定比例的税赋。
“百姓农具没有,口粮没有,粮种没有,高效的耕作方法没有,甚至连丁壮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交税服役,恐怕对他们而言又是另一种迫害吧?
“就算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一段时间,他们面对分来的田地,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耕作效率,类似今日这种惨状,就还会继续发生。”
阿斗对民生不感兴趣,导致刘禅对蜀中百姓情况如何也并不知晓,但这一次巡行关中,直插基层,关中百姓生产资料的匮乏程度,着实出乎了刘禅的预料。
他们缺乏的根本不是所谓的曲辕犁、龙骨水车,而是一把铁锄,几石粮种,仅此而已。
听着天子这番言语,陈祗思绪一下子也飘到了五丈塬。
这位天子自打亲征以后,非但重视兵事,对农事也同样重视,命工匠们改良的曲辕犁、龙骨水车,还有五丈塬下开垦出来的几十万亩田地,就是明证。
而负责开垦田地的俘虏,在某种程度上,过得似乎比临晋的在籍户口还要好一些,至于耕作的效率,也毫无疑问地比这群用石制、木制农具的百姓要高上许多。
何也?
因为大汉保证了粮种、农具的供应,保证了俘虏每日的口粮,农具每日能损坏数百把,但是五丈塬上的铁匠马上就能将之修好。
临晋百姓是不知道去购买一把铁锄就能多耕几亩地,产出的价值远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