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76">虽没有皈依者狂热这个理论,但上位者早就懂得了这种用人之道。
曹丕重赏黄权,同乘车舆,赐降魏汉将以高官厚禄,封为列侯者四五十人,希望以此举感化在蜀汉将,崩解大汉。
孙权以同样的手法重用降吴的汉将潘濬、郝普,就连被吴国本地人指着鼻子唾骂的麋芳也见用一时。
大汉这边也有很典型的例子。
姜维,王平。
现在刘禅想换回黄权,何尝不是想通过所谓王化,换得黄权归心效死,又利用其人在益州的名望,收服益州一系人心?
刘禅沉思长考之时,司马昭与赵统言语激烈交锋,一刻不停。
无非是说你们蜀国不仁不义,那群随黄权降魏的汉将,因蜀主之败无路可走,又不愿降吴而被迫归魏,你蜀国却刻薄寡恩,视他们为叛逆,对他们不闻不问。
幸我大魏天子仁义,所以那群归附大魏的汉将早已归心服化,如果他们不愿归蜀,大魏也不可能把他们遣回蜀国受人冷眼。
又说你们蜀国这么多年没有请回关羽尸首,亦不予追谥,是不是因为你们蜀国将荆州之失归咎于关羽,视他为罪臣?
我大魏天子厚德载物,大将军、右将军、骠骑将军虽丧师败绩,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大魏肯定他们为国家的牺牲,不能寒忠臣之骨,亦不能冷凉下人之心。
即使我大魏天子可能会因此受某些人非议,也义无反顾遣使来请诸将忠骨英躯归葬魏土,仁感天地,德参日月。
反观你蜀…
仗打不赢。
嘴上总要赢一赢的。
毕竟曹魏自诩禅代得国,天命正统,如今败军殒将,国土沦丧,曹叡不反攻报仇,反而主动遣使议事,必然会在国内引发争议。
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