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95">天子设立鹰扬府,策勋十二转以激励府兵为大汉尽忠效死之制,听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听明白。
甚至关中地广人稀的现状,天然就为天子这鹰扬府策勋之制提供了实施的现实土壤。
但谁能像天子这么大胆?
除了天子,谁又敢这么大胆?
大汉不是没有良家子,虎贲郎便多是良家子出身。但碍于巴蜀土地有限,绝大多数人都自动忽略了用田亩酬功的制度。
而又如丞相所言。
以关中荒芜多年的土地酬功,让将士们远离乡梓,怕不是要被骂刻薄寡恩?
将来谁还愿意为大汉效命?
可如今经天子这么一点,董允、费祎、郭攸之、陈震等一众居宰辅之职的重臣才恍然醒悟。
一切问题的根源,不过是他们愿意给的赏赐不够多罢了。
只要给得足够多,纵使田亩荒芜,纵使远离乡梓,又算得了什么?
但问题就在这里。
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论如何都不可能像天子这么大手笔的。
完全可以想象,天子所谋鹰扬府策勋之制一旦实施,获得田亩资产与晋升之阶的鹰扬府兵,必将是战意充沛,愿效一死。
加上精良的装备,几乎脱产的训练,两三年间,就能组成一支绝对称得上精锐的部队。
毫无疑问,于国大利。
而这种前所未有之制,从来不是努力想就能想出来的。
需要契机。
也需要“商鞅”。
如此制度,足称得上变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