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聪明人,未必就没人能想到这些。但是,何必说出来呢渲染科举困难的气氛,吓退一些竞争者总是好的。
现在既然那中年人把话挑明了,也就不必藏着掖着的了。
而且,大家都能想到,这中年人把话说这么明白,恐怕是对自己的才学极有信心,势在必得。
有人问道:“敢问这位仁兄,贵姓高名?”
那中年人朗声道:“太原元好问!”
“原来是元才子当面!”
“想不到,元才子都来参加驸马的科举了!”
“看来,我们大蒙古国西征真是打出了赫赫威风,连元才子都弃暗投明了!”
众人纷纷惊呼出声。
没办法,元好问在这个时候,已经相当出名。
七年前,元好问参加金国的科举,虽然没有考中。但是,他在汴梁,结识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名流,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天下,被誉为“元才子”。
但是,元好问再得金国礼部尚书的欣赏,也得看清楚天下大势啊!
在历史记载中,元好问兄长元好古死于蒙古入侵,一直考金朝的科举。
赵朔改变了历史,术赤进攻山西时,温和了许多,元好古没有死在乱军之中。
元好问既然和蒙古没有血海深仇,当然得仔细考虑考虑金国和蒙古的前途哪个好。
金国,正在蒙古的威胁下瑟瑟发抖。
而蒙古呢?
当蒙古西征获胜,灭国无数,获得的地盘有两个华夏的大小,每个普通用士兵得的财富超过五百两的银子的消息,传入元好问的耳中的时候,他毫不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