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32">这些人很清楚,直接贩盐目标过于明显,很容易被朝廷定罪。他们便想到联合当地布商、渔民、酱菜坊、酱油坊等商户,将盐与其他材料一起制成咸布、咸鱼抑或是腌菜、酱油等货物贩卖。
这些货物混在同类货物中并无差别,官府即便是想定罪,面对商户的假账也无可奈何。
不过,陆挽澜告知自己这等将咸布藏在丝绢中押运的办法,却还是给他提了个醒。
难怪蔡察在信中会说,产棉之地少缴棉税,多缴绢税,必有蹊跷。
想必这些山西上缴的丝绢,正是为了那些从江南入京的咸布而做的掩护,入京的丝绢越多,查验的胥吏便越是能轻易通过。
至于为何不用棉布?其余商户又为何配合?实则很好理解。
一匹上好的丝绢价值要高出棉布五倍不止,这中间低买高卖、以次充好,商户只需按他们吩咐的照做便可白赚银子,何乐而不为?
若要问他们怕不怕?
那必是不怕的。
这种私盐贩卖的生意,定然是几大世家围拢在一起,分工合作。风家的盐、王家的棉、谢家的路、豫王的权。
再用丝绢混淆视听,可谓天衣无缝。
所以,找到盐的来源和押运途径,才是关键。
“小妹所言有理。”陆云礼心思停在此处,便又接回陆挽澜话茬,“只是风行宇不日便回京任职,岳冲顶替其位,恐怕不会任由风家再借押运军备之名押运井盐,这条线索还需再盯,等我审了蔡察的案子,你从大哥处回京与燕王完婚,我再腾出手来料理。”
言下之意:小妹你安心去辽东、安心完婚,这些事就别管了罢。
他拢了拢衣袖,起身道:“今日还有正事,小妹不如”
却听陆挽澜脱口而出:“倒也不必等那么多时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