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否舒适。
后人还有以墩面性状为清瓷墩代瓷墩断代者,认为康熙朝瓷墩为拱面,雍正朝瓷墩为凹面,乾隆朝瓷墩为平面。
确切与否,众说纷纭。
不管有什么区别,反正明清时期瓷制绣墩较为流行,生产窑口众多,生产量较大是肯定的。
现存的瓷绣墩也多为明清时期,宋元少见。
明清时期瓷墩迅速普及,但清末之后瓷绣墩的数量又迅速减少。
明清时期瓷墩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不仅数量较多,普及区域广泛,类型丰富,装饰华丽精巧。
而且在陶瓷发展史上、家具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瓷墩的器型、纹饰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瓷墩的工艺,浓缩了古人制瓷艺术的精华。
这样的精华作品,陈文哲自然要好好研究一下。
历朝历代的瓷墩,都是中空的。
说是瓷墩源自对熏笼的仿效,熏笼必漏空,瓷墩也就亦然。
这个发现初始令人吃惊,进而又觉不足为奇。
本不相干的两件事物,一旦搭配到一起,就不知会弄出什么状况来。
比如将瓷墩辅之以彩色锦垫,旁边再设一梳妆台,那分明就是美人刚去余温尚存。
比如将瓷墩靠于炕沿,墩下再偎上两双龙凤鞋,那就活脱脱酝酿出一股股柔情蜜意来。
悠远的传统文化,总能给人以出奇不意却又意在其中的经典表达。
现在陈文哲面前就有一只瓷墩,它原为一对,乃是古人院中亭园之坐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