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过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的丝绸保护专家。
这位专家与北湖博物馆的专家们,共同讨论出了一套具体的发掘保护方案。
这套方案很快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此时,这座小型土坑竖穴墓已经被命名为“北湖江陵马山一号墓”。
春秋战国时期的棺木外,多有一层厚厚的荒帷,一般是素锦类织物。
眼前这些看似完整的荒帷,实际上已经完全腐朽,稍微一碰,就很可能化为碎片,该怎么办呢?
更为重要的是,一幅质地细腻的帛画也与荒帷粘连在一起。
最后经过研究,才顺着棺木各个边,将荒帷切割成几大块,并且进行编号,卷取放好。
当荒帷被完全揭取下来时,一副完整的棺木呈现在大家面前,黑漆光亮,色泽如新,保存得相当完好。
之后又开始研究,如何完整地将棺盖打开。
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但谁也没感觉到疲惫,所有人都期待着看到打开棺木的那一瞬间。
考古工作者将刀片,尝试着插入到棺木的缝隙中,来回寻找可能活动的接口。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棺盖终于可以打开了。
大家紧张地看着一点点掀开的棺盖,大气都不敢出。
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丝绸保存得很好,快盖上棺盖,运回室内清理。”
为什么不能在现场进行清理呢?肯定是因为害怕被毁坏。
对考古工作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许多古墓里挖掘出来的文物都有“见光死”的毛病。
在墓里还是金光闪闪的,一旦接触外面的世界,便顿时失了颜色。
这些专家自然比谁都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批丝绸制品实在是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