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雕、四道工序。
这个跟其他雕刻艺术流派的手法差不多,只不过他更加巧妙。
此时陈文哲看到的仿品,都是仿古的作品。
比如现存年代最早的,唐末五代闽王王审之兄长,王潮墓前石雕;
北宋初期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桥——惠安阳洛万安桥石雕工程;
黄塘后郭宋岩峰寺,凿岩浮雕的高1.75米的观世音菩萨像。
最后是高近2米的普贤菩萨像,这些算是比较珍贵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比如惠安南埔乡元建清修的沙格宫中,就有五对辉绿岩、花岗岩的透雕石龙柱。
其中一对大龙柱,其龙头不是由下向上,而是由上向下。
一眼望去,宛如从海中腾空而起又骤然俯冲而下,大有雷霆万钧之势,令人见之莫不盛赞惠安石雕艺人的技高艺绝;
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的后龙乡峰尾,东岳庙内的一对辉绿岩透雕大龙柱尤为奇特。
若持物击之,东柱会发出铿锵之音,如龙在细呤,西柱则暗哑无声,得以区分雌雄。
由此可见,惠安雕匠艺人的高超技艺;
福市于山法雨堂前蟠龙柱,蟠龙自上沿石柱盘绕而下。
整体风格流畅飘逸,扇形鳞片叠拼匀称。
腿、趾刚劲有力,充满质感。
双足一踏波浪,一握带环龙珠,鹿角呈祥、虾须飘冉,虎眼仰望苍穹,大有呼啸而上腾云而去之动感。
建于清末民初的台岛八大景之一的龙山寺,寺中的翻天覆地龙柱,是南派龙柱的珍品,全国仅发现三对;
这些更显珍贵,而一些大型建筑也有很多都是惠安石雕艺术之大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