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也是有聚有散,聚时距离寸许,散则相距盈尺。
运气好的话,遇到“花”数朵重叠,层次错落,张力自然。
一块好的料,在一尺见方之内能有花10朵以上。
这就是鬼斧神工,根本不需要雕刻。
但更多时候,工匠需要在“花”找出来后,根据“花”的位置、层次进行构思和设计。
石块边角露小朵花,则适宜做砚池;
石块平面其花,分布均匀可作座屏;
小块石料,有小朵活泼花纹,则更适于做印章等小件作品…
构思完成后,用毛笔墨线直接在石料上勾绘草图,何处需虚,何处需实。
一一标明之后,形成设计初胚,然后据此雕刻出整体轮廓,进行打磨调整。
菊花石雕的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很繁杂。
经过采料、选料、开花、粗磨、造型设计、雕刻、上漆、制作底座等多道工序,方能雕刻出一座精美的作品。
在这些工序中,光雕刻部分就涉及到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雕刻技法。
雕琢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雕刻工艺的精妙与严谨。
下刀需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谨慎小心,稍微偏差几毫米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经过工匠精心雕琢后,石雕被配上实木底座,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以新的面貌被人观赏、解读、收藏。
这样的宝贵财富,自然需要好好保护,要不然资源枯竭之时,就会后悔莫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看到秀美的菊花石能带来可观收入,一时间菊花石原产地涌入大量采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