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
此未经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经千百年来世代遗传的石雕艺人巧夺天工、随形遐想、着意于心。
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就出现在世人手中。
浏阳河一带的碳酸盐质沉积岩中的菊花石,层位为下二叠统栖霞组。
于沉积成岩作用后期,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形似菊花的放射状集合体。
这些集合体的中心,是坚硬的燧石。
花瓣,则保留了天青石晶体的斜方长柱状外形。
按花径的大小和花朵的形态,可分为绣球花、瑚蝴花、铜钱花、蟹爪花、鸡爪花等品种。
其中以前三者,具有较高的工艺利用价值。
在工艺上,这种菊花石多用于雕制菊花状的花卉摆件、茶具、笔筒等。
为增加菊花与底色的颜色对比,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常在灰白色的基底表面涂上黑色颜料和清漆。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做出绝创作品,“映雪”花瓶、“梅、兰、菊、竹”屏风参展。
这些作品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
就是依据此件作品,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
1959年,我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卷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大会厅,供各族人民观赏。
1997-1999年,举国欢腾,喜庆香、澳回归,这时特意创意了二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菊花石雕。
现在我国原地矿部,将菊花石列入宝玉石类,而彩色菊花石,更是宝玉石中的瑰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