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接下来,仿制的西方的经典还有一些,比如罗多维奇石棺浮雕。
从这东西之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对于死后的世界,是充满了好奇、敬畏,还有希望。
要不然,也不会在死后,把墓穴弄得那么奢华。
罗多维奇石棺浮雕,属于石棺浮雕,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石棺浮雕的兴起。
浮雕内容表现的是公元3世纪中期,罗马人讨伐所谓异族人,即哥特人的战斗。
双方经过激烈的斗争,罗马人终于获胜。
战败的哥特人死的死,伤的伤,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罗马人原来流行火葬,但从哈德良皇帝以来,逐渐流行土葬。
公元2世纪中期以后的石棺很多,也越来越大。
石棺上的浮雕也更加繁复,这说明罗马帝国自公元2世纪中期以后,厚葬之风日盛。
石棺的主人是谁,由于当时帝国处于危机之中,皇位更替频繁无从考证。
浮雕造型特征,不同于前期帝国的纪念性浮雕的真实写照。
而是既无背景,也无必要的层次,构图杂乱,人群无序而密集,给人以呆滞而透不气来的感觉。
但它在当时石棺浮雕中,是最著名的。
有时候,虽然相隔千万里,但是人的思想是想通的,比如厚葬,比如一些建筑。
像是我国古代的华表,在西方也有体现,当然西方人制作的不是华表,而是纪念柱。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图拉真纪念柱,这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位于今意呆利首都罗马。
马皇帝图拉真(公元98~117年在位)为炫耀对达吉人(居住于黑海西岸)的征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