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没搭理商少阳,处理完于秋兰的后事,他便赶着灵车回了临江县。
商少阳没奈何,只得兴致怏怏的跟着回去。
等到第二日,徐青来到安置流民的新尧坊,跟着他一块来的还有衙门的捕快。
济施钱粮需要有人维持秩序,不然难免会发生动乱。
徐青倒是不怕,但在外行人眼里,他毕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哪能抵挡得住饿急眼的流民?
衙门里,唐师爷得了县令授意,便也跟着来到了新尧坊。
支起救济棚,粮铺的伙计还有衙门的衙差招呼着把仵工铺的粮食运到棚内。
在临江县,一两银约莫能换来一百五十斤米面,徐青的二百两银子,加上商少阳添补的五百两,一共置买了不下十万斤的米面粮食。
唐师爷看得眼都绿了:“这么多粮食,得多少银子,我就是干十年师爷,也不一定能攒这么多银子。”
这话徐青相信,师爷是衙门的佐治人员,月俸至多不过三四两银子,一年到头顶天五十两,十年若是不捞偏门,还真攒不下七百两银钱。
“我听闻师爷自从儿女双全后,就洗心革面,开始勤做善事,给儿女积攒德行,怎么现在又贪恋起俗银了?”
唐舟闻言两撮八字胡都歪到了一旁,羞恼的把关中老家的方言都说了出来:“说的甚么话,甚么叫洗心革面?说的好像额以前就贪污腐败似的!”
徐青听得一愣:“师爷不是津门本地人?”
唐舟撇嘴道:“老家关中,当年也是逃难到了津门,幸好认得几个字,粗通一些文墨,这才在津门扎了根。”
两人唠着闲嗑,等到衙差把粮食全部运完后,赵中河扶着刀柄走了过来。
“你俩倒是有闲情,偏苦得我等受劳受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